半年报揭露城商行三大亮点整体业绩向好
半年报揭露城商行三大亮点 整体业绩向好
半年报揭露城商行三大亮点 整体业绩向好
摘要
半年报揭露城商行三大亮点 整体业绩向好 今年上半年,上市城商行交出了较为靓丽的答卷,整体业绩表现向好,个体表现分化更为显著,拥抱金融科技、做强普惠金融成为城商行的共......半年报揭露城商行三大亮点 整体业绩向好
今年上半年,上市城商行交出了较为靓丽的答卷,整体业绩表现向好,个体表现分化更为显著,拥抱金融科技、做强普惠金融成为城商行的共同选择。与此同时,监管趋紧与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的信用、市场、声誉等风险值得关注。
亮点之一:整体业绩表现向好,稳中有进
银保监会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,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共计32万亿元,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2.42%,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.74%;占比较上年末降低0.15个百分点,增速较上年降低3.6个百分点。
从披露中报的10家上市城商行(分别是北京银行、上海银行、江苏银行、南京银行、宁波银行、贵阳银行、成都银行、常熟银行、天津银行、盛京银行)(以下简称10行)数据看,业绩表现整体向好,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.3%,净利润同比增长12.0%,ROE(年化)均值15.14%;不良贷款率平均仅1.25%,较城商行整体水平低0.32个百分点;拨备覆盖率均值高达327.8%,较年初提高17.5个百分点。
亮点之二:经营差异趋势明显,各显神通
上半年,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与激烈的同业竞争,各家城商行纷纷结合自身禀赋和优势,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地开展金融创新,差异化经营趋势日渐明显。
有些银行着力于线上渠道创新。如北京银行上半年上线了新版直销银行客户端,致力构建一站式线上金融服务平台。截至6月末,其直销银行客户达42.8万户(其中行外客户占比63.4%),储蓄余额20亿元。直销银行在破解渠道不足瓶颈、拓展新客户来源方面,开始逐步发挥作用。
有些银行深耕于某些优势领域。如上海银行着力培育养老金融专家特色,通过客群细分、量化管理、差异定价、健康管理等举措,不断优化养老客户服务体系。其上半年养老金新增客户数创近五年同期新高,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占零售客户综合资产的43%。江苏银行服务“走出去”企业200余户,授信金额较年初增长17%,国际结算量同比增长15%,并成功投产SWIFT gpi(全球支付创新)项目,成为国内第七家上线gpi的银行。
有些银行试水于部分业务蓝海。如北京银行作为唯一的银行机构发起人,发起设立了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,并持续打造文创专营支行。贵阳银行组建了绿色金融事业部,推出“林权抵押贷”、“活立木按揭贷款”等绿色金融产品,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。
有些银行探索于新型同业合作。如南京银行组建了“鑫合俱乐部”,与阿里云、蚂蚁金服共同推出“鑫云+”同业合作平台,合作业务包括全托管模式、引流模式(为成员行直销银行提供客流)、能力共享模式(共享风控和资管能力)、产品合作模式(联合贷款和理财产品)等。截至6月末,鑫合俱乐部正式成员行137家,观察行6家。
亮点之三:积极拥抱金融科技,面向未来
上半年,各城商行在获客、支付、信贷、投资、渠道等领域做了大量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探索。如江苏银行着力打造“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”,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、风控、运营等领域完成30项扩展,截至6月末智能投顾的新增客户4.4万户,科技型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30%。北京银行设立了科技金融创新中心,利用科技力量推动小微业务向线上化、智能化、场景化转型,并支持了包括小米、京东金融、北汽新能源等在内的独角兽企业29家,截至6月末科技金融贷款较年初增长19%。